撰文/林萌
现代社会“低头族”增多,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颈椎病发病率上升。中医对颈椎病有独特认识,认为其由经脉阻滞和气血虚弱所致。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解读颈椎病,并介绍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一、颈椎病的中医解读
1.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中医将颈椎病称为痹证、痉证、痿证等。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太阳经的经脉阻滞和气血虚弱所导致。从经脉循行方面来说,颈椎病属于太阳经的病症;从其所属性质来分,由于气血虚弱无法濡养筋脉,导致筋脉长期处于失氧、营养缺乏的状态,从而引发了湿邪入侵,并滞留在筋脉,引起筋脉的闭阻不通。
2.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寒湿痹阻型: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主要症状是头痛或者是后枕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怕冷。
痰瘀阻络型:证候相当广泛,在人体不同部位可引发不同的症状。痰湿上逆头部多见眩晕;阻于四肢者多见于四肢麻木、疼痛。临床所见风痰引起的呕吐、头晕、突然跌倒、四肢麻木;由寒痰引起的骨痹刺痛、四肢不举、厥冷等症状。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由于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于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除了引起肢体不利的症外,还会伴有头晕、目眩等症。
三、中医应对颈椎病的方法
1. 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颈椎病主要是通过口服中药或者外用中药贴敷、中药熏蒸等方法,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等作用。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辨证分型来开出适合的中药方剂。例如,对于风寒湿阻型颈椎病,可以选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作用的中药;对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可以选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的中药。
2.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刺激经络和气血的运行,从而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常用的穴位有风池、风府、天柱、大椎、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等。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常用的手法有推法、拿法、按法、揉法、点法、摇法、扳法等。推拿按摩治疗颈椎病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4.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是通过外力拉伸颈椎,增加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从而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常用的牵引方法有坐位牵引、卧位牵引等。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牵引的力度和方向正确。
5. 拔罐治疗
拔罐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引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的方法。在颈部进行拔罐可以吸出局部的淤血和湿气,减轻炎症反应。拔罐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副作用小。
6. 艾灸治疗
艾灸是使用艾条或艾柱在颈部进行温热刺激的方法。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对于颈椎病引起的寒性疼痛有较好的效果。艾灸治疗颈椎病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7. 中药外敷
将中药敷在颈部,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起到消肿止痛、通络化瘀的作用。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副作用小。
8.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也与健康密切相关。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D族、钙质的食物,如黑芝麻、牛奶、坚果、深海鱼,有助于神经和骨骼健康。
四、预防颈椎病的建议
预防颈椎病,需改善坐姿,定时起身运动;保持合理睡眠,注意枕头高度和床垫选择;避免外伤,减少颈部急性损伤;预防风寒,避免受寒受潮;加强颈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颈椎病发病风险,保护颈椎健康。
五、结语
颈椎病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中医通过多种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有效缓解症状。预防颈椎病需改善坐姿、合理睡眠、避免外伤、防风寒、加强颈部锻炼。选择正规中医机构治疗至关重要,日常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护颈椎健康。
(作者单位:象山县中医院医疗健康集团茅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