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李想
肛瘘,这个在肛肠科并不少见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而其中的复杂性肛瘘,更是因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备受关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肛肠科医生,深入了解复杂性肛瘘的诊疗要点。
一、认识肛瘘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简单来说,就像是在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形成了一条不该有的 “小隧道”,这条 “隧道” 会不断有分泌物排出,导致肛门周围潮湿、瘙痒,甚至反复感染、肿痛。
二、复杂性肛瘘的特点
复杂性肛瘘与普通肛瘘相比,有着更为复杂的瘘管结构。它的瘘管往往弯曲、分支多,可能涉及多个肛门括约肌间隙,甚至向上侵犯到直肠周围组织。而且,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位置可能不典型,难以准确找到。由于其瘘管和内口的复杂性,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术后复发率也相对较高。例如,有的复杂性肛瘘患者,瘘管像树枝一样向四周蔓延,多个外口分布在肛门周围不同位置,给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
三、复杂性肛瘘的检查
肛门指诊:这是肛肠科医生最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及直肠下段,可以初步判断瘘管的走向、位置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对于一些位置较浅、瘘管相对简单的复杂性肛瘘,肛门指诊能摸到条索状的瘘管。但对于位置较深、瘘管复杂的情况,单纯靠肛门指诊可能无法准确判断。
探针检查:在肛门指诊的基础上,医生会将探针从肛瘘的外口轻轻插入,顺着瘘管走向探寻内口位置。这一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瘘管的路径,但对于弯曲、分支多的复杂性肛瘘,探针可能难以顺利通过,且有造成假道的风险,即探针没有顺着真正的瘘管走,而是在组织中穿出了一条新的错误通道。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探头对肛门周围进行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瘘管的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难以通过指诊和探针检查明确的复杂性肛瘘,超声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可以发现瘘管内的积液、脓肿以及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具体解剖关系。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诊断复杂性肛瘘最为准确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它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肛瘘的全貌,包括瘘管的分支情况、内口位置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如直肠、肛门括约肌、骨盆脏器等)的关系。MRI 检查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降低手术风险。
四、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瘘管切开术:适用于低位复杂性肛瘘,即瘘管全部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的情况。手术时,医生将瘘管全部切开,使其引流通畅,然后通过换药,让伤口从基底部逐渐愈合。这种手术方法相对简单,但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并不适用,因为切开高位瘘管可能会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
挂线疗法:这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经典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在切开瘘管的同时,由于橡皮筋或药线的持续张力,对肛门括约肌起到慢性切割和粘连固定的作用,避免了因一次性切断括约肌而导致的肛门失禁。挂线过程中,橡皮筋或药线会逐渐切割瘘管组织,同时周围组织也在逐渐修复,从而保证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肛瘘切除术:对于一些瘘管比较明确、范围较小的复杂性肛瘘,可以采用肛瘘切除术。手术将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完整切除,然后缝合伤口。这种方法适用于瘘管位置相对较浅、范围局限的情况,对于复杂的高位肛瘘,由于切除范围大,损伤肛门括约肌的风险高,一般较少采用。
五、结语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确实不简单,从准确诊断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再到术后精心护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患者一旦发现肛瘘症状,尤其是高度怀疑为复杂性肛瘘时,应及时就医,选择正规医院的肛肠科进行诊治,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风险,保障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