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雪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害健康。合理用药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帮助您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正常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良或有害反应,轻则恶心、皮疹,重则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肝损伤或肾衰竭。常见类型包括剂量相关反应(如长期大剂量服用布洛芬可能导致胃溃疡或肾损伤)、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药物相互作用(如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合用增加出血风险)、特异性反应(如某些抗生素导致血液病),以及长期使用的慢性毒性(如激素类药物可致骨质疏松、糖尿病)。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安全合理用药,减少风险。
二、如何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1. 遵医嘱服药,切勿随意增减剂量:每种药物都有严格的剂量规定,超量服用可能产生毒性,低剂量则可能达不到疗效。切勿擅自停药,如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突然停药可能引起病情反弹或戒断症状。
2. 了解药物说明书,注意特殊禁忌: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关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和警示等内容。例如,服用某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肌腱断裂风险。
3.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服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例如,降压药依普利酮不能与葡萄柚一起食用,否则可能导致血钾升高。
4. 关注个体差异,特殊人群需谨慎
儿童: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易受药物毒性影响。避免随意给儿童服用成人药,如阿司匹林可导致瑞氏综合征(严重脑损伤)。
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需调整剂量。例如,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可能增加跌倒风险。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或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会影响胎儿骨骼发育。
三、常见药物的合理使用建议
合理用药至关重要,避免误区可提升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抗生素使用需谨慎,病毒性感冒无须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耐药性,影响未来治疗,服药应按完整疗程,避免因症状缓解而提前停药。止痛药不可滥用,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胃溃疡、肝肾损伤,NSAIDs(如布洛芬)需饭后服用,减少胃部刺激。降压药不能随意停用,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药控制血压,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及中风风险,服用利尿剂时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维生素与保健品应适量,过量维生素A可致肝损伤、骨质疏松,维生素K摄入过多可能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科学用药,避免误区,才能保障健康。
四、如何提升药物治疗效果?
1.按时服药,养成良好服药习惯:设定服药提醒,避免漏服或错服。某些药物(如降糖药)应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否则影响疗效。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服用降压药同时需低盐低脂饮食,否则效果不佳。服用降糖药的同时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否则血糖控制难以达标。
2.定期复查,监测药效:服用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时,应定期复查,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服用某些药物(如降脂药)时,需要监测肝功能,防止肝损伤。
3.注意药物储存:许多药物需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储存,避免高温潮湿导致药效降低。
例如,胰岛素需冷藏保存,否则药效下降。
合理用药不仅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身体健康的关键。无论是抗生素、止痛药、降压药,还是维生素与保健品,都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导致的不良后果。患者在服药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擅自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此外,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更应谨慎用药,定期监测身体状况,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可以辅助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只有在科学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真正实现疾病控制、提升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