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如何通过心理护理减轻脑外伤患者的焦虑与抑郁?
2025-01-1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770

撰文/杨美芳

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重大冲击。许多脑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讲述护理人员如何通过心理护理减轻脑外伤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治疗与康复过程。

1.创造舒适的环境

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非常重要。通过适当的环境布置,如调节灯光、温度和噪声等,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刺激,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此外,室内的植物、舒缓的音乐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焦虑感。可以每天安排护理人员在固定的时间播放适合的舒缓音乐,每次播放20~30分钟。通过每天的音乐放松训练,患者可以在舒缓的旋律中感受到心理的放松和情绪的调节。

2.及时沟通与倾听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缓解焦虑与抑郁的关键。护理人员以及家属应以平和、温暖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困惑,不打断患者的话语,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和关心。通过向患者解释脑外伤后恢复的正常过程,可以帮助患者理解病情,消除他们对康复的恐惧与不安。

3.提供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可以引导患者将焦虑和恐惧情绪逐步释放。同时,教育患者学习积极的应对策略,通过播放积极向上的电影,讲述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

4.鼓励社会支持

家属的支持对于脑外伤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患者的家属应参与护理过程,组织家庭会议,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此外,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如康复中心和志愿者服务,帮助患者与其他患者建立联系,分享康复经验,增加社交支持,从而减少因孤立无援产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5.设定小目标

脑外伤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功能下降与生活能力丧失的双重困境,这会导致其自信心下降,甚至陷入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及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设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例如每天进行一定量的康复训练、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等。每当患者完成这些小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正向的反馈能够有效减轻焦虑情绪,并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6.认知行为干预

在脑外伤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常常会经历负面情绪的困扰,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源自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偏差。认知行为干预是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这些不良认知的有效方法。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认识到这些负面想法的非理性,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脑外伤的性质和康复的可能性。教育患者了解脑外伤的常见症状、康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认知模式,树立积极、健康的康复观念。

7.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可以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患者坐或躺,用鼻子吸气(腹部鼓起),屏气3~5秒,再用嘴呼气(腹部收缩)。重复练习5~10分钟,每天3~4次。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从头部到脚部,依次收缩和放松肌肉群,进行皱眉、握拳、耸肩等动作,感受紧张与放松的对比,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冥想放松训练:患者坐或躺,闭眼,专注呼吸,排除杂念,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从而释放紧张,放松身心。

总而言之,脑外伤患者在身体康复的过程中,常伴随有较高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科学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这些情绪问题,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单位:咸丰县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推荐阅读
高压氧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作用
2025-03-02 北京科技报
颅脑外伤的创伤评估:如何通过CT与MRI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2025-01-17 北京科技报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难?壮医经络调衡疗法如何促进神经修复?
2024-12-02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