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吴丹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了解脑梗死的常见症状及其早期征兆,对于及时识别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梗死的常见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因梗死部位、范围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下症状较为常见:
1. 肢体无力或麻木
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包括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严重时可能导致偏瘫。这种症状通常突然出现,且多为单侧。
2. 言语障碍
包括说话不清、语言混乱或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可能出现完全失语。这种症状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所致。
3. 面部异常
面部肌肉无力,导致口角歪斜、面部表情不对称,尤其在微笑或鼓腮时更为明显。
4. 视觉障碍
可能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视野缺损、视物重影,甚至短暂性失明。
5. 头晕和眩晕
突发性头晕或眩晕是脑梗死的常见前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6. 意识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甚至失去意识。
7. 平衡失调
患者可能感到行走不稳、容易摔倒,甚至出现共济失调。
8. 头痛和呕吐
突发剧烈头痛,可能伴有呕吐,尤其在梗死部位涉及脑干或小脑时。
二、脑梗死的早期征兆识别
脑梗死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轻微且短暂,容易被忽视。然而,这些早期征兆是及时干预的关键信号,必须引起重视。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是脑梗死的重要预警信号,表现为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缓解。虽然这些症状可能自行消失,但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极高,必须及时就医。
2. 精神状态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嗜睡、频繁打哈欠、情绪低落或性格改变(如变得暴躁或淡漠)。
3. 其他早期信号
突发一侧耳鸣或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吞咽困难、喝水呛咳。
三、如何快速识别脑梗死
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快速识别脑梗死的早期症状,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记的识别方法:
1. FAST口诀
FAST口诀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脑梗死快速识别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F(Face):面部表情是否对称,微笑时嘴角是否歪斜。
A(Arm):一侧手臂是否无力,能否正常抬举。
S(Speech):言语是否清晰,能否正常表达。
T(Time):若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2. “120”法则
“120”法则是一种适合国内公众的脑梗死快速识别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1”:看一张脸,是否对称;“2”:查两只胳膊,是否能平举;“0”:聆听语言,是否清晰。
若发现上述任何一项异常,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四、脑梗死的预防与应对
脑梗死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通过以下具体的预防与应对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1.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定期监测血压并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导致的血管病变。
控制血脂: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降低血脂。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饮食: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适度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
3.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脑血管评估,早期发现血管病变。
4. 急救措施
若怀疑脑梗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服药。在等待救护车时,可将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过度活动。
五、结论
脑梗死是严重脑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若未及时识别治疗,可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了解其常见症状与早期征兆,对早期干预、改善预后很重要。快速识别早期症状、及时就医并采取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发病率与致残率。公众应加强对脑梗死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应对此种健康威胁。
(作者单位: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