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雪婧
冬季是皮肤容易受到干燥、紧绷、瘙痒和脱屑等问题困扰的季节。最近,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洗完脸感觉很快就干燥紧绷,洗完澡之后更是浑身发痒,有的人小腿和手臂搔抓后会出现白印和脱屑。这些都是因为你太干了!冬天除了多涂保湿护肤品,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就冬季护肤相关知识给大家科普。
冬季皮肤病理生理变化
水合作用不足:冬季气温下降和湿度减少是导致皮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皮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表皮的天然屏障功能逐渐下降,导致皮肤表面水合作用不足,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粗糙甚至裂开。
皮脂分泌减少:正常情况下,皮肤通过分泌皮脂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流失。然而,低温和干燥的气候会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导致皮脂分泌减少。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冬季温度常常低于0℃,这会使皮肤的天然油脂层受到影响,从而加剧皮肤干燥的情况。
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通过表皮细胞之间的脂质双层结构来维持的。这一屏障作用能够防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同时保持皮肤内部的水分。然而,冬季寒冷的空气和干燥的环境会破坏这一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血液循环变化:寒冷的天气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缓。血液供应不足会导致皮肤细胞的代谢减缓,造成皮肤颜色暗沉,甚至影响皮肤的修复和再生能力。
冬季常见皮肤问题
干燥症:冬季干燥是最常见的皮肤问题。干燥症表现为皮肤紧绷、脱屑甚至出现裂口。干燥皮肤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发瘙痒、发红等不适症状。
湿疹与皮炎:湿疹和皮炎在冬季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皮肤较为敏感的人群。干燥环境容易引发皮肤屏障破坏,导致皮肤更易受到外界刺激物的侵害,进而诱发过敏性皮炎或湿疹。
冻疮:冻疮是一种由寒冷引起的皮肤炎症,常见于暴露于寒冷天气的部位,如手指、耳朵和脚趾。冻疮的典型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和溃烂,严重时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敏感性皮肤加剧:冬季的温度变化和空气的干燥常常让皮肤的防御能力变弱,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尤其是那些本身皮肤敏感的人,容易出现红肿、刺痛、发炎等症状。
冬季护肤的基本原则
1.保持皮肤的水合作用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可以帮助提高室内湿度,避免空气干燥对皮肤的进一步伤害。理想的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60%。
保湿产品的选择:根据肤质挑选合适的保湿产品。干性皮肤可选用含有丰富油脂成分的保湿霜;油性皮肤可选用质地轻薄的保湿乳液;混合性皮肤可分区护理,T区使用清爽型保湿产品,U区使用滋润型保湿产品。
含有保湿成分的产品:透明质酸、甘油、神经酰胺、角鲨烷等成分能有效帮助皮肤保持水分。透明质酸能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甘油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湿膜,神经酰胺和角鲨烷则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
身体保湿:不仅面部需要保湿,身体其他部位也不能忽视。洗完澡后及时涂抹身体乳,防止皮肤干燥起皮。建议选择含有天然油脂成分的身体乳,如甜杏仁油、乳木果油等。
2.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
不要以为冬天阳光弱了、气温低了,就可以不做防晒。下雪天更要注意防晒,因为上有太阳照射的紫外线,下有雪地反射的紫外线。冬天持续的低温刺激、室内外温度差和北方大量供暖导致的雾霾,都会导致肌肤抵抗力下降,屏障易受损,变得脆弱敏感。因此,冬季护肤同样需要使用防晒产品。选择SPF 30以上、PA++的防晒霜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护肤小贴士
适度去角质:普通肌肤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温和的去角质霜,帮助肌肤更好地吸收营养。但去角质不宜过于频繁,以免损伤皮肤屏障。
多喝水:冬季气候干燥,身体容易缺水。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
避免过热水洗浴:过热的水会破坏皮肤的天然油脂层,导致皮肤更干燥。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洗澡频率控制在2~3天一次。
定期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建议选择室内运动或阳光不强烈的时段进行户外运动。
结语
冬季护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洁面、爽肤、保湿、防晒、饮食与作息、环境与生活细节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护肤方法,才能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保持肌肤的水润和健康。
(作者单位:广西工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