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丽丽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心理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
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后,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初时,患者往往感到震惊与否认,这是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但长期否认可能延误治疗。
随着病情的了解加深,患者可能会陷入焦虑与恐惧,担心治疗效果、生存期等,这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削弱免疫功能,影响疗效。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且抑郁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能够逐渐接受现实,进入接受与适应阶段,心理状态趋于稳定,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这一阶段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理解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心理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和抑郁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降低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进而影响预后。而良好的心理支持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可能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具体来说,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治疗依从性: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更愿意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效果也更为显著。
缓解心理压力:恶性肿瘤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体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加快康复进程。
心理支持的具体措施
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心理支持的基础。医护人员和家属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理解他们的感受,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释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认知。研究表明,CBT可以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识别和挑战负性自动思维,从而减少情绪困扰。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心理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属、朋友和社会团体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减轻心理负担。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身心。常见的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等。研究表明,放松训练可以显著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副作用。
心理支持的长期管理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关键,医护人员应采用量表、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等。
个体化干预:心理支持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干预,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需求不同,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支持计划。
持续关注:心理支持不应仅限于治疗阶段,而应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医护人员和家属需持续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是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康复。医护人员、家属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帮助恶性肿瘤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作者单位: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