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庆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障碍以及下肢麻木。这种病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周围神经损伤。那么,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病症。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环境适宜:确保患者所处的病房环境安静、清洁,温度、湿度适宜,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
(2)提供必要设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合适的硬度床铺,确保床铺平整干燥,避免床铺过软加重腰部负担。
(3)病情观察与记录: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放射范围,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性疼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的情况。
二、体位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卧床休息,同时避免剧烈活动,保持适当体位,减少腰部负担。
(2)正确下床姿势: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采取正确的起床姿势,避免腰部用力过猛。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减少椎间盘压力:采取卧位休息或直立体位,尽量减少坐位和半坐位,以减少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1)推拿疗法:推拿疗法可以调和气血、解痉止痛。主穴包括肾俞、委中等,急性期用泻法,慢性期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并可加用灸法。
(2)中药熏洗或热敷法:每日使用中药或草药热敷患处,有助于活血化瘀、减轻疼痛。
(3)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有助于康复。
(4)腰椎牵引法: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三曲位、仰卧位、俯卧位)及牵引重量、牵引角度,牵引时上下衣分开,固定带松紧适宜,使患者舒适持久。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四、饮食调理
饮食护理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建议多吃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年老患者应增加钙的摄入,如奶制品、豆类、鱼虾等,也可食用牛羊骨髓以充养筋骨。饮食宜活血祛瘀健脾胃,如莲子芡实、黑木耳、新鲜水果蔬菜等。避免辛辣、燥热、生冷、寒凉之品。
五、生活护理
(1)二便护理:注意患者有无二便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摄入果汁及富有纤维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遵医嘱应用软便剂和缓泻剂,或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穴,以通腹气。
(2)保暖措施: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添加衣物,避免腰部受凉。寒冷刺激可能加重腰部酸胀和疼痛。
(3)适度运动:在症状缓解后,患者应坚持锻炼腰背肌,如飞燕式、五点支撑法等,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4)起居护理: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进食,播放轻音乐,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
六、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和生活不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通工作,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七、预防与康复
(1)避免劳累:避免久坐、久站及长时间弯腰工作,适当休息,减轻腰部疲劳。
(2)养成良好姿势: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和睡姿,避免腰部过度负重。
(3)加强腰背肌锻炼:定期进行腰背肌锻炼,如飞燕式、五点支撑法等,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4)饮食调整:多吃高钙类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鸡蛋、虾、海带等,以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5)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椎部位受凉,寒冷刺激可能加速腰椎增生退变。
(6)定期检查: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体检,及时检查腰椎功能并进行改善。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病,但通过合理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症状,促进康复。中医骨伤病的护理常规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病症,迈向健康和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