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专项答题 | 学习反诈知识,不被套路不被骗
2024-01-02 来源: 阅读量:9.7万

什么样的密码更保险?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向您打电话时,要怎样才能准确识别?网络诈骗隐蔽性强,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家长要如何避免孩子陷入网络骗局?以“刷单兼职”名义进行的诈骗,诈骗者通常会冒充什么身份?看到上级领导发送邮件索要全公司通讯录时,应该怎么应对?……这些问题,都与网络安全、反诈防骗有关。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进行诈骗,让人稍不注意,就被掏空钱包……电信网络诈骗有突出的特征,比如作案手法变化快,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层出不穷,千方百计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进行诈骗犯罪,从最初的“中奖”“消费”虚假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等虚构事实诈骗,甚至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安民警诈骗,欺骗性非常大,识别很困难,非常容易引人上当受骗。还有就是网络诈骗造成的社会危害大,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思想包袱很大,个别群众被骗后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公安部发布的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1/3左右;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占造成损失金额的1/3左右。此外还有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虚假征信类诈骗、虚假购物及服务类诈骗、冒充领导或熟人类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婚恋与交友类诈骗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

面对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进行重拳打击,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公安机关等也在全社会推广宣传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和理念。为了有效提升人们的反诈意识,增进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了解,提高识骗防骗技能,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安全反诈 建设网络强国”专项答题活动。

公众通过答题,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并学习到正确的应对处理方式,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与“安全反诈 建设网络强国”专项答题

“安全反诈 建设网络强国”专项答题活动重在提升公众对于反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水平,掌握必要的反诈防诈知识和技能,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背景知识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侵蚀网络空间。他们常利用电话、QQ、微信、邮箱等工具作案,而且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所谓电信网络诈骗,通常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诈骗人员往往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一)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低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二)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需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将“急用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三)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要多做调查印证。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关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察、法院、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认电话号码。

(四)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到银行自动柜员机(ATM)存取款遇到银行卡被堵、被吞等情况,认真识别自动柜员机的“提示”真伪,千万不要轻信和上当,最好拨打自动柜员机所属银行电话的客服中心了解查问,与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处理和解决。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可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板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精神与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解读国家战略、前沿科技、社会热点、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科学辟谣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顶流”组团亮相科博会,它们除了跑马还有哪些本领?
关键技术、数据集开放,“天工”将有更多兄弟姐妹!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推荐阅读
专项答题 | 反诈防骗,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2024-07-24
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 一起答题,提升您的“反诈”指数
2022-12-09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