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吃花生治肺结核?来看科学研究是如何自我否定
2016-05-10 来源: 阅读量:2.4万

  文/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即肺结核最为常见。一般来说,健康人感染了结核杆菌,多数人并不会立即发病,既不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也不会传染。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其中有大约5%~10%会发展成结核病。对于艾滋病毒携带者、营养不良或糖尿病等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或者烟草使用者,结核杆菌就容易在体内大量复制,患病风险就会高很多。

  经过医学工作者的努力,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从医学角度上,它可防可治,但如果不进行适当治疗,高达2/3的患者会失去生命。2013年,约有900万新增患者,150万人死于它。

  2003年,一则“花生中的物质可以治疗肺结核”的科技新闻引发了巨大关注,包括英国BBC在内许多媒体都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在中文媒体上,这则新闻更是得到了大量传播。

  然而,这是一个媒体“只看到了开头,没有看到后续”的故事。

  2003年那项研究是瑞典Linkoeping大学的Thomas Schoen等研究人员发表的。他们征集了120名埃塞俄比亚新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其中有大约一半的人同时感染了HIV病毒。这些病人被分为两组,在接受正常的肺结核治疗之外,分别给予1克精氨酸和1克安慰剂,持续4周。在8周之后评估这些病人的健康状况,发现那些没有感染HIV病毒的肺结核患者中,服用精氨酸的患者比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症状好转更为明显、体重增加更多、咳嗽症状缓解更为显著。但对于同时感染了HIV的肺结核患者,服用精氨酸就没有显示出优势。

  研究者认为,一氧化氮对于肺结核的治疗至关重要。而精氨酸是人体内生成一氧化氮的底物,补充精氨酸会增加体内的一氧化氮的量,从而帮助治疗肺结核。研究者总结说:“在HIV阴性的肺结核病人的化学治疗过程中,补充精氨酸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新方法,有可能大大缩短传统治疗方法的疗程。”

  精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在各种食物的蛋白质中都有。花生蛋白中其含量很高,30克花生中就含有1克。既有临床试验的数据,又有生化理论的支持,30克花生又是如此简单易得,这个结论自然受到了媒体的欢迎。在传播中,“精氨酸有助于治疗HIV阴性的肺结核患者”被逐渐演绎成了“吃花生有助治疗肺结核”。

  这样的一项研究相当初步,距离“科学证实”还很远。研究者们还是很严谨的,他们随即开始了一项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去验证这一疗法的有效性。这一次,总共征集了180名肺结核患者,治疗组每天吃30克花生(相当于1克精氨酸),对照组每天吃30克小麦饼干(相当于0.1克精氨酸),试验流程和检测指标与前一次类似。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试验完成。

  直到2011年,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才在《结核》杂志上发表出来。试验结果实在是让人失望。所有病人一起统计,吃花生的病人和吃饼干的病人在各项指标上都没有明显差别。按照上一次的做法,基于是否感染HIV进行分组,结果是前一次试验显示精氨酸对没有感染HIV的患者有效、对感染HIV的患者无效,这一次的结果却正好相反。

  考虑到两次试验中的人数都有限,结果又互相矛盾,“花生帮助治疗肺结核”这个结论实在可疑。而研究者的结论也是:“通过富含精氨酸的食品补充剂来补充营养(对于肺结核)总体上没有任何临床效果”。既然多吃花生并无抗肺结核的功效,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结核病,特别是肺结核呢?

  首先,生活有规律。饮食均衡、科学、有规律,注意营养的摄入;保持健康心理,避免长期过劳和精神紧张;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其次,切断传播途径。结核杆菌易于传播,空气中的飞沫是结核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出行时,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做好防护措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第三,防止结核杆菌通过食物传染。结核病人用的餐具、吃剩的食物上都可能污染了结核杆菌。与结核病人合用餐具、或吃病人剩下的食物,都容易食入结核杆菌。■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推荐阅读
2025年6月“科学”流言榜:苦瓜是“天然胰岛素”?睡觉时开风扇比开空调更健康?
2025-06-30 北京科技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动物与人类生态共链,科学家铺就保护基石
2025-06-20 北京科技报
中国航天多个“第一”,都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
2025-03-17 人民日报
北京中小学将开设AI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方案出炉→
2025-03-10 北京日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